丝博简介

丝情古今
丝路花雨
丝绸之路
织染缂绣
服饰大观

 

中国人的伟大发明—束综提花织机
 

  原始腰机和斜织机织制的是没有花纹的平纹织物,为使织物更加绚丽多彩,古人采用挑花杆在其上挑织图案。挑花的方法有两种,一是挑一纬织一纬;二是挑一个循环织一个循环,这种方法应用得较普遍些,但它仍不能提高工作效率。于是,聪明的古人想出了两个方法,一是将挑花杆“软化”,即用综线来代替挑花杆,于是出现了多综式提花机;二是保持挑花杆挑好的规律不变,而寻求一种关系把其中的规律反复地传递给经丝,这样就出现了花本式提花机。提花机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,约在11~12世纪传到欧洲。

  古代蜀锦产地四川双流地区现在仍保留着原始的多综多蹑机。因其踏板布满竹钉,状如当地过河的石礅——丁桥,故称“丁桥织机”。它用32片综32块由轻质竹材制成的踏板来织制一种名为“五朵梅”的窄长花边。操作时,花综用左脚趾控制,地综则用右脚趾控制,每织入一根纬线,便提起一片花综和一片素综。丁桥织机至今仍在民间作为一种主要的手工织机代代相传,织造出富有民族风情的花锦、花边等。

原始提花机穿综图  挑花杆常用竹杆,因而由挑花杆发展而来的花本式提花机也首先采用竹编花本。竹编花本机的形制在今日广西境内也有遗存,因其开口提花机构用竹编制成,故也称“竹笼机”或“猪笼机”。它就地取材,竹木并用,其结构并不复杂,构思却极为巧妙,充分揭示了提花机按花纹要求以一定程序起花的重要原理,为今后的演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。古代的提花织物是在木制提花机上由织匠手工织造而成的,非常费时费力,因此,提花织物价格也特别昂贵,一般为贵族所用。

清代提花机图  由于原始腰机的张力有限,提花综杆的数量受到了限制,因而织物的纬向花纹循环无法扩大,纹样图案的织造产生了局限性.。对于花纹循环大、组织复杂的大花纹,如花卉纹、动物纹等,织造起来就显得相当困难了。人们为寻求更好的织造原理及方法,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,大约在秦汉时期逐步发展成花楼束综提花装置,这里所称的“花楼”,是一种高耸于织机上部、控制提花机经线起落的织机部件,因此,束综提花机又称“花楼机”。

《耕织图》上的宋代提花机  花楼机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。它用线制花本代替竹制花本,贮存提花程序,织花纹开口不用综片,而是每组经线用线综牵吊,每梭所需提起的经线上的线综再另用衢线牵引经丝开口。织造时,由两人配合操作,一人坐在花楼之上(古时称挽花工),口唱手拉,按提花纹样逐一提综开口,另一人(古时称织花工)脚踏地综,投梭打纬。这样,花纹的纬线循环可以大大增加,花样也可扩至很大,且更为丰富多彩。唐代前以多综多蹑机居多,唐以后则束综提花机大为普及。《天工开物》中的明代提花机

  束综提花机经过两晋南北朝至隋、唐、宋几代的改进提高,已逐渐完整和定型。在宋代楼璹的《耕织图》上就绘有一部大型提花机。这部提花机有双经轴和十片综,上有挽花工,下有织花工,她们相互呼应,正在织造结构复杂的花纹。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,在当时堪称世界第一。到了明代,提花机已极其完善,这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《天工开物》中可得到印证。

现代纹版机  束综提花机以织物组织适应性广、花幅大小随机可变等优越性能,编织出一批批优秀的丝织品,而丝织品种的不断更新,也促进了提花机的完善。1801年,法国人贾卡(Jacquard)在中国束综提花机的基础上发明了新一代提花机,用穿孔纹版代替花版,从而使丝织提花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。中国目前使用的大多是这种纹版提花机,并逐步走向电脑自动化。